第19期援圭亚那医疗队:“中国专家门诊”施医术救胰腺肿瘤患者
美食 2025-04-05 09:51:35 510 0
圖/台視新聞經營超過半世紀突宣布關閉 飯店無奈、協助退款東旭觀海酒店經理顏麗華無奈表示,1/30報告出來、2/20才給飯店發現問題,另一個停業原因,也是為了旅客和員工的安全,但業主並沒有告知補強的時程,面對突然的停業,她也感到無奈,不過強調目前都已協助旅客處理退房退款,絕對不會損害權益,至於未來是否會再補強建築,重新開業,一切都還需等待業者進一步規劃評估。
台中/謝美玲、王勝炫責任編輯/林湘芸。店面騎樓高低不平,有民眾經過因此跌倒受傷,為了避免意外再發生,台中市進化北路有店家想出奇招,在台階上貼4張百元假鈔,乍看之下像極了真鈔,希望引起注意,果然成效良好,有網友看到拍下照片分享到網路上,引起熱烈討論,有人建議放「紫色的」大家會更注意,也有網友開玩笑說,再怎麼低頭滑手機,眼角瞄到有錢在地上,還是會停下吧。
台階貼假鈔 奇招避摔跤奏效地上有4張紅色的百元鈔,不少民眾經過都被這白花花的新台幣吸引,不過仔細看,這百元鈔上頭寫著大大的「小心」,下面還有學習紙鈔便條,原來是假鈔。網友:放4個小朋友瞳孔會更大民眾稱讚店家有創意,有人分享,剛剛小孩看到地上的假鈔也在那邊摸了一下,看到錢大家應該會低頭看一下有什麼東西,但也有人認為,現在有很多LED燈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為什麼要貼紙鈔。店家在台階上貼假鈔,吸引民眾注意圖/台視新聞不過怎麼會有假鈔黏在地上?原來騎樓有落差,隔壁又是銀行,平常出入的人相當多,店家透露,曾經有老人家領完錢出來沒注意,跌個四腳朝天,受傷送醫,因此才想出奇招,果然效果很好,沒有再發生過摔倒事件,店家表示,「大家見錢眼開就會看到」,長輩會在那邊看很久,就知道騎樓有落差。店家在台階上貼假鈔,吸引民眾注意。
民眾看法不一,照片被拍下PO上網,網友討論熱烈,有人覺得放4個小朋友瞳孔會放更大,有人說用紫色的2千元鈔票會更小心,有人表示,再怎麼低頭滑手機,眼角瞄到錢還是會停下來吧,還有人開玩笑,這樣如果還跌倒,不知道要說是清心寡慾還是沒救了。網友:放4個小朋友瞳孔會更大民眾稱讚店家有創意,有人分享,剛剛小孩看到地上的假鈔也在那邊摸了一下,看到錢大家應該會低頭看一下有什麼東西,但也有人認為,現在有很多LED燈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為什麼要貼紙鈔。」偶爾到小吃店裡用餐,幾次都聽到會有客人這樣交代店家。
延伸閱讀:三餐都要使用的「1調味料」,選錯了、用錯了,恐是導致大腸癌的高度危險因子醫示警「吃飯愛加這1味」會讓你又餓又胖。「老闆,我的麵裡不要放味精。寫信者描述自己在中式餐館吃飯之後感到頭暈、虛弱,儘管他列出了幾種可能導致症狀發生的成分,包括酒、鈉和味精,但或許是當時美國反亞裔情緒使然,引起人們對味精的恐慌,味精有害健康的負面形象就此定型。因此,專家們普遍認同味精是一種安全的調味品,也未將它列入過敏原清單中。
研究:少量味精不會對健康造成危害食用味精被認為會造成一系列不適症狀,還有「中國餐館症候群」之稱的這種說法,起源自1968年出現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的一封信。不同的是,味精的含鈉量比較低,比鹽少了2/3左右。
其中,由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委託美國實驗生物學會聯合會進行的安全評估報告說到,味精確實會讓人發生一些短暫、輕微的不適,但只限於以下兩類族群,且不至於對健康造成太嚴重的影響。李婉萍建議,這時可多補充白開水幫助排掉鈉離子,或是喝點薑湯、薄荷茶來降低噁心感。1、在沒有食物的情況下,一小時內攝取味精超過3克。關於味精的安全性,從數十年來這麼多研究來看,目前還未能證實人們在食用含有味精的食物後出現頭痛、噁心、心悸等症狀,是因味精所致,也和慢性疾病沒有關聯。
味精裡主要的成分是麩胺酸「鈉」,這個鈉其實就是鹽裡面所含的鈉。它除了以白色、無味結晶粉末的型態出現之外,也是食品添加劑,經常被用在醬油、番茄醬、沙拉醬及罐頭、加工肉品中,以增添風味。烹調時加點味精對健康可能會帶來1好處適當食用味精對大多數人而言是安全的,有些專家學者指出,或許還會有正面影響:用它取代鹽調味,有助減少鈉的總攝取量。還有一份以辛辣料理為研究的結果顯示,當咖哩雞添加0.7%的味精之後,鈉含量降低32.5%,但食物整體嚐起來的味道還是很不錯的,不啻為實踐減鈉飲食的一種方式。
另一個日本研究也說,添加適量的鮮味成分可幫助減少飲食中的鹽分,也能保持風味。前面提過,味精提供的是「鮮味」,所以一些研究認為,如果調理時能以少許味精替代一部分的鹽使用,有望在不犧牲風味的同時減少鈉的攝取
保持良好手部衛生,例如,用肥皂和水洗手或使用含酒精的洗手液。將確診者和有感染風險的人進行隔離。
照顧患者時務必穿著防護裝備。直到1970年,剛果民主共和國在大舉消除天花疫情期間,發現了第1例人類猴痘病例,而過去猴痘疫情多發生於西部及中部非洲地區,其他國家則為偶發、零星的境外移入病例。症狀:發燒、頭痛、肌肉疼痛、背痛、淋巴結腫大、發冷、疲倦,在出現發燒後的1-3天內,甚至更長,患者會出現皮疹,通常從臉部開始,接著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專家點名「3種人」危險性高 發燒、頭痛、冒紅疹當心。▲猴痘症狀(圖:翻攝自美國CDC網頁)Q3、傳播途徑是什麼?猴痘病毒會從受傷的皮膚(即使不可見)、呼吸道或粘膜(眼睛、鼻子或嘴巴)進入人體。近期歐洲、美洲及大洋洲爆發「猴痘」疫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截至2022年5月21日,已累計12國共新增92例確診病例,和28例正在調查的疑似病例,其中確診病例中以英國、葡萄牙及西班牙最多,皆超過20例。
除了皮疹,更可能出現斑、丘疹、囊泡、膿皰、結痂,而且會發癢,這種疾病通常持續 2-4 週。第一時間非冒皮疹 專家曝「3徵兆」:小心這行為就會傳播猴痘結痂後還會傳染。
人與人之間的傳播,主要是呼吸道飛沫傳染,但由於呼吸道飛沫通常傳播的距離不遠,因此需要長時間的面對面接觸,另外,接觸體液或確診者使用過的物品,如衣服、棉被等,都有可能會發生感染。Q2、有哪些症狀?致死率高嗎?猴痘症狀與天花相似但較輕。
Q6猴痘病毒有可能變異嗎?首先,猴痘不易人傳人,在一項研究發現,猴痘患者的密切接觸者中有3%會被感染,但近期全世界病例數的上升,確實增加了病毒變異的可能性,進而增加人與人之間傳播的可能性,然而,尚需要更多的數據和實驗室分析證實,目前僅是一個理論。根據統計,目前在非洲,約為10分之一的猴痘確診者死亡(死亡率為10%)。
但天花和猴痘症狀的區別在於猴痘會導致淋巴結腫大,但天花不會。然而,為何這次疫情會在多國擴散?根據英國《衛報》報導指出,有可能是天花疫苗的群體保護減弱了,這是由於天花疫情早已在全世界滅跡,自大規模天花疫苗接種停止以來已有40-50年。Q5、如何治療猴痘?在美國,為了防止猴痘爆發,可使用天花疫苗、抗病毒藥物和牛痘免疫球蛋白(VIG)。猴痘的潛伏期通常為7-14天,但也可能5-21天。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延伸閱讀:猴痘症狀類似流感。避免接觸與生病動物接觸過的任何物品、材料。
其中,動物對人的傳播,可能是因咬傷、抓傷,或因接觸體液,及使用過的物品。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資料中顯示,猴痘於1958年首次發現,當時在研究實驗用的猴群中二度爆發該病,因此得名「猴痘」,且在非洲許多動物身上都曾發現猴痘病毒。
Q4、如何預防猴痘?可以採取多種措施預防感染猴痘病毒,例如:避免接觸可能攜帶病毒的動物(猴痘發生地區生病或死亡的動物)。Q1、猴痘是什麼?「猴痘」是一種由猴痘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罕見疾病。
綜合《美聯社》與英國《衛報》報導指出,本次猴痘疫情可能來自歐洲兩場狂歡派對中,透過性行為的方式傳播,然而這仍未經證實,專家警告,不要將其宣佈為性傳播疾病,或將傳播歸因於某些族群、社區,在性行為期間發生的「密切接觸」有可能導致傳播,但不是透過「性行為」來傳播疾病將確診者和有感染風險的人進行隔離。除了皮疹,更可能出現斑、丘疹、囊泡、膿皰、結痂,而且會發癢,這種疾病通常持續 2-4 週。照顧患者時務必穿著防護裝備。
症狀:發燒、頭痛、肌肉疼痛、背痛、淋巴結腫大、發冷、疲倦,在出現發燒後的1-3天內,甚至更長,患者會出現皮疹,通常從臉部開始,接著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資料中顯示,猴痘於1958年首次發現,當時在研究實驗用的猴群中二度爆發該病,因此得名「猴痘」,且在非洲許多動物身上都曾發現猴痘病毒。
近期歐洲、美洲及大洋洲爆發「猴痘」疫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截至2022年5月21日,已累計12國共新增92例確診病例,和28例正在調查的疑似病例,其中確診病例中以英國、葡萄牙及西班牙最多,皆超過20例。然而,為何這次疫情會在多國擴散?根據英國《衛報》報導指出,有可能是天花疫苗的群體保護減弱了,這是由於天花疫情早已在全世界滅跡,自大規模天花疫苗接種停止以來已有40-50年。
直到1970年,剛果民主共和國在大舉消除天花疫情期間,發現了第1例人類猴痘病例,而過去猴痘疫情多發生於西部及中部非洲地區,其他國家則為偶發、零星的境外移入病例。綜合《美聯社》與英國《衛報》報導指出,本次猴痘疫情可能來自歐洲兩場狂歡派對中,透過性行為的方式傳播,然而這仍未經證實,專家警告,不要將其宣佈為性傳播疾病,或將傳播歸因於某些族群、社區,在性行為期間發生的「密切接觸」有可能導致傳播,但不是透過「性行為」來傳播疾病。